|
——槓龜的原因——
標點是找到了!可是為什麼磯釣時,還是常常槓龜呢?由於槓龜的原因相當多,
這裡僅就與水流有關之因素討論之:
1. 流速過快或過慢:
流速過快時,魚群為抵抗水流無暇竄上覓食或棲息其間。君不見野柳岬尾端之
「三塊踏仔」釣場標點,魚就餌時段一定是水流較緩時。如果水流一起就見浮標
快速漂向外海,此時保證魚訊停止。流速過慢時,水中溶氧不足且亦因能量不夠無法
與他種水流創造出渦流帶來;甚或如下一原因所言一般,無法到達另一水流前即
消失於海中。影響流速之因素有風力、波浪、潮流、潮汐等不一而足;同一標點
昨日流快,今日流慢也會造成不同之釣況,故而須配合著當日、當時之流況慎選標點。
如前所述三塊踏仔於「流起」時,僅能就岸邊腳下緩流帶尋找流速較慢之標點。
2. 水流並未併入海岸流(或其支流):
正常之標點系統中,系由沿岸流將誘餌帶入離岸流,再由離岸流帶至海岸流或其支流中;
而海岸流又接至近岸流系統而將棲息於其內之魚誘近岸邊。其間如果有一水流能量不足,
無法併入或到達另一水流而消散時,誘餌必定也是消散而便宜了一些岸邊魚種。
如果磯釣時只是釣到底棲性之岸邊魚種如葉鯛、石咾、鸚哥時,即是此種狀況。
故而此並非優良之標點,蓋魚源有限。
3.標點與海岸流之距離過遠:
如果標點與海岸流間之距離太遠,而誘餌量又不足以漂流到達海岸流更進而進入
近岸流系統時,那當然魚兒就不會進來了!故而誘餌量之安排需由標點到海岸流
之距離來估量。太多,魚歹嘴,太少,魚不來。
4.選擇之標點與海岸流間有過多之標點:
標點到海岸流間如有許多其他標點,尤其是明、暗礁或海底地形變化產生之標點;
此類標點易大量吸納、聚集誘餌,易造成誘餌量不足或誘餌無法外流之現象。
解決的方法是改變誘餌打法之節奏與誘餌量之調整。
贅言至此,相信各位釣友必已了解水流對於磯釣之重要性。下次到釣場時,
不妨順便觀察、印證一番。
註一:磯波區乃海岸線與最遠碎波線間的崩解水區亦稱捲浪區、激浪區或激波區。
註二:主流又稱本流,主流(或本流)、支流系一相對性名詞,非專有名詞。
註三:在此並未討論海岸流與礁石間所創造出之標點,蓋因其距岸邊甚遠,
於磯釣範圍之外;此類標點即近岸小外礁型者。
參考書籍及資料來源:
1.航海氣象學(茂昌圖書有限公司)
2.海洋(自然科學文化事業公司)
3.台灣魚類誌(台灣大學動物學系)
4.漁船與船藝(徐氏基金會)
5.交通部動力小艇訓練班講義
6.東北角美食之旅(東北角管理處)
7.磯浮釣釣技祕訣(戶外生活圖書公司)
8.釣魚綜合百科(戶外生活圖書公司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