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| 
 
| 台釣法講究格式統一,動作標準,姿勢正確。一切都要求規範 
 化。
  
 第一步,取一根線徑適宜,長於釣竿40公分的釣線。先穿
 
 上兩粒太空豆,再裝上浮標座,再穿上兩粒太空豆,穿鉛片
 
 座,最後固定連接環。固定的結法是將主線穿進連接環4-5
 
 圈,再將線頭繞回主線穿進圈內,兩頭抽緊即可; 還有一種結
 
 法是將主線穿進連接環後,一手捏住線頭,另一手轉動連接環
 
 形4-5圈,再將線頭穿進靠連接環的線圈裡,抽緊即可。主線
 
 上端,折回來10公分左右成為雙線,在其頂端一公分處打一個
 
 8字結,再在離頂端6公分處同樣打一個8字結,這樣成了一大
 
 一小兩個圈。垂釣時,拇指與食指伸進大圈捏住主線從大圈拎
 
 出,套在竿梢的布袋線上,抽緊主線即可。收杆時,只要捏住
 
 小圈輕輕一抽,主線便脫離竿梢。
 
 
 第二步,取一根比主線線徑細一倍的釣線,長約40公分左
 
 右,兩端各系同號魚鉤一只。將線對折成一長一短,長短相差
 
 相當於2公分,對折處打一個結,固定其長短。打結線端穿過
 
 連接環的下環兩到三圈,將所打的結要穿入圈內,抽緊即可。
 
 子母線接裝完畢。
 
 第三步,將浮標插入浮標座,拋竿入水便可進行調標了。
 
 臺灣釣法,靈敏度高,魚獲量多,關健的一環是浮標的調
 
 整,即浮力與重力調整。要領是調四目釣二目。調四目,就是
 
 在空鉤時把浮標的標示杆調整到露出水面的高度為四目。釣二
 
 目是指將兩魚鉤掛上釣餌後浮標露出水面的標示杆是二目。這
 
 樣調整好後,浮標的靈敏度和穩定性都能得到充分發揮。正常
 
 情況下,上魚率最高。
 
 調整方法是:先將浮標座儘量移近鉛片座,使魚鉤至浮標
 
 杆端的長度小於水的深度。拋竿,將魚鉤蕩至目標點,壓水後
 
 看浮標動態,如橫飄水面久不站立,說明鉛墜太輕,需增加鉛
 
 片; 反之,如浮標直立並迅速下沉,說明鉛墜太重,應減少鉛
 
 片。增增減減,直至浮標露出水面四目為止。注意,這時的魚
 
 鉤、鉛片座都懸浮在半水中,而不是沉在水底。
 
 第四步,兩鉤掛上釣餌,拋至釣點,並將主線全部壓入水
 
 中,這時的浮標就會慢慢地沉入水中。然後將浮標往上移,掛
 
 餌、拋竿、壓水,直至浮標露出水面二目。至此,調整浮標及
 
 測試水深即告全部完成,就可垂釣。
 
 
 選好釣位後,第一步先將魚竿架固定好。架上魚竿,調整
 
 魚竿前低後高的傾斜度,使竿梢插入水中10-20公分。
 
 拋竿:拋竿動作在垂釣過中,是自始至終要不斷進行的至
 
 關重要的一環,台釣不斷拋竿就是不斷引魚的過程,拋竿運行
 
 的正確與否,直接影響著垂釣成級的優劣。
 
 拋竿動作正確、規範、鉤餌落點集中,是上鉤率高的前
 
 提、漁獲量多的保證。反之,如果拋得不得法,落點不準,東
 
 拋一竿,西拋一竿,這就失去了台釣的真正意義,輕者將魚引
 
 亂、引散,嚴重時最終會釣不到魚。因此說,中魚揚竿重要,
 
 而正確掌握拋竿比揚竿更為重要。
 
 初學台釣者要正確掌握拋竿動作,平常必須先在陸地上進
 
 行多次練習。方法是根據竿、線的總長度,在該處畫一直徑50
 
 公分的圓,然後拋竿,一竿一竿拋,直至绝大多數能將兩鉤和
 
 鉛片座拋入圓圈內,這就算達到拋竿練習的目的了。當然動作
 
 必須規範正確。
 
 拋竿的規範動作:身體直立,面向正前方,兩腳分開站立
 
 與肩同寬,右腳在前,左腳在後,相距約小半步。右手持魚
 
 竿,左手拇指、食指和中指捏住鉛片座下的子線,並用無名指
 
 將兩子線分開,輕輕向後一拉,使竿梢呈弓狀。
 
 右手向前抬起前送,這時左手同時送出,當鉤,墜脫離左
 
 手時順著竿梢的彈力,速度加快,貼近水面,把鉤餌剛柔並重
 
 地送達釣點。這一動作的實施過程中,使釣點、線、竿連成一
 
 直線,把鉤餌、鉛片座和魚竿的彈射力均勻地揉成一體。
 
 拋得要準、落水要輕: 拋出的魚餌落點必須保持在竿架正
 
 前方最遠點直徑50公分的釣點範圍內。這就要求用力適當,不
 
 能過輕或過重,有風時還要考慮風力的大小和風向,有意朝來
 
 風方向偏一點提前量,即使拋偏了,還可以在鉤餌將落未落之
 
 際,用竿糾正一下。
 
 拋竿結束:前面講的拋竿動作,僅完成了拋竿任務的一
 
 半,還有一半動作就是壓水,這個動作非常重要,當魚餌被拋
 
 至釣點後,迅速沉入水中,浮標橫躺水面,這時要將放在竿架
 
 上的魚竿順其自然地向後拉20公分,待浮標將要直立時,立即
 
 抬起竿把用竿梢將浮標以上的主線輕輕地壓入水中,等浮標下
 
 沉立穩後,並向前送回20公分。使主線、竿梢與浮標保持基本
 
 垂直。同時將魚竿放在竿架上,從這時起,就要手不離竿眼不
 
 離標,等待魚兒上鉤了。
 
 | 
 |